一本書讀懂財報-利潤表
發布時間:2020-01-14 23:17:22 瀏覽:599次 收藏:496次 評論:5條
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投入的本金是否得到保障;而利潤表反映的是,所投入的本金是否賺到錢。
1、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
獲得利潤的第一步,這一步我們需要了解 —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三費)這四個概念。
“營業收入”就是企業賣出產品所獲得的收益。
“營業成本”就是企業所賣產品的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就是企業經營活動應負擔的相關稅費,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附加等等。這里我們需要將“營業稅”和“增值稅”做個區分,“營業稅”是由企業承擔的,稅金包含在商品價格之內的稅;“增值稅”是由消費者承擔,稅款不包含在商品價格內的稅,價稅分列的稅種。在利潤表中,只能體現營業稅稅收成本,而不會出現增值稅稅收成本。
“期間費用”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就是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比如,運費、倉儲費、廣告費等等;“管理費用”就是與企業的管理環節有關的一切費用,比如,行政開支、人員工資、辦公樓折舊等等;“財務費用”就是借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的凈額,比如,利息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等等。
還需要3步才能達到“營業利潤”,分別是: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投資收益”就是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債券利息等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后的凈收益。
“資產減值損失”:大部分資產是按歷史成本來計價的,如果資產發生減值的話,就需要扣除這部分減值。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價的,倘若某項資產當前的價值比去年同期增長,那這增長的部分就是該項資產一年來的收益,如果貶值,那就是損失。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補貼收入+匯兌損益
另外還有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就是企業發生的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比如,公司因違規而遭受的處罰,公益性捐贈支出,或者火災、水災、地震等導致的損失;營業外收入,就是除營業執照中規定的主營業務以及附屬的其他業務之外的所有收入,比如,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政府補助等等。
3、企業的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企業凈利潤,就是企業所賺的錢。
利潤表反映企業是否賺了錢,在哪里賺了錢。
如果是投資者,它會更關注利潤表,因為利潤表最能展現企業未來的盈利水平,一定注意看利潤來源是可持續的經營利潤,還是不可持續的營業外利潤。

跟您侃期貨的兩個屬性投機屬性和倉單屬性 老濕機必讀
講述港股白表黃表粉表和藍表什么意思 是真是假
來聊影響國際儲備適度規模的因素 答案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