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形態
發布時間:2020-03-13 17:16:00 瀏覽:624次 收藏:28次 評論:3條
反轉形態是股價由漲勢轉為跌勢,或由跌勢轉為漲勢的信號。反轉形態是一種能量轉化的方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充分的時間、空間舞臺進行能量的交換。正如量能守恒定律所指,時間可以換取空間,反之空間可以抵消時間。
1.頭肩頂(底)形態
頭肩形態是常見的反轉形態,這種形態可分為頭肩頂及頭肩底,前者是發生在行情的高峰時期,后者則形成于行情底部。以頭肩頂為例,在一波強勢上漲過程中,由于獲利了結賣壓而使得漲勢暫歇,此時的獲利了結將顯現出成交量放大的情況,并且價格做小幅度的回調。這便構成了左肩,但這時還看不出來將形成頭肩頂。
在回調之后,行情再度延續原來的上漲趨勢,股價再創新高,并配合大成交量。而后又被另一波的獲利了結而拉回,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股票的價位會低于左肩的峰位,于是形成了頭部。由于左肩的峰位伴隨著大成交量,因此當這波回檔跌破左肩峰位時,持股信心已受影響。
在回調整理后,行情雖然再延續既有趨勢上漲,第三波的漲勢便不如之前的強,不僅價格峰位低于頭部峰位,且成交量亦明顯縮小。顯然經過兩次的獲利了結拉回后的上攻,市場欲介入的資金已大幅減少,顯示一般人對后勢的看法已發生了變化,這使得行情反轉的可能性大為提高,此時變形成了右肩。

上圖是頭肩頂(底)形態示意圖,其中上方的是頭肩頂形態,下方是頭肩底形態。
2.雙重頂(底)形態
雙重頂常被成為M頭,而雙重底則常被稱為W底,這是因為其形狀的關系。如果雙重頂(底)發生在大波段的價格走勢之后,則代表趨勢發生反轉。當價格自第二個波峰回調后低于兩峰間的谷底時,則M頭完成。其后將發生一波下跌走勢,幅度則約和頭與經線間的距離相當。
所謂雙重頂是指價格上漲到某一程度后,出現較大的成交量,隨之則呈現小幅度回調,接著價格再度上漲到幾乎與第一個波峰相同的高度,量也放大,但是卻小于第一個波峰的量。而這個量縮是一個弱勢格局,當價格再度回調時,跌破頸線,則雙重頂完成,趨勢反轉發生。
一般來說,并非兩個波峰出現便是一個雙重頂,真正的雙重頂其實不常見。許多雙波峰的出現其實僅是一個整理形態而已,之后價格持續往原趨勢前進,而非反轉。在上漲趨勢中,第一個波峰放量回調是正常現象,價格上漲遇到獲利賣壓而回調是合理的。但如果趨勢維持,則回調的幅度不應太大,不應超過20%,否則是一種弱勢格局的信號。

如上圖是雙重頂(底)示意圖,其中上方表示的是雙重頂形態,下方表示的是雙重底形態。
3.島型反轉
島型反轉是一個孤立的交易密集區,與先前的趨勢走勢隔著一個衰竭缺口,并且與之后的價格趨勢相隔著一個突破缺口。在一波價格走勢后,價格在過渡預期中跳空,形成衰竭缺口,在整理一日至數日后,價格反向跳空,使整理期間的形態宛如一個孤島。
島狀反轉不是主要反轉形態,因為它形成的時間相當短,不足以代表主要趨勢的意義,不過它通常是一個小趨勢的折返點。其理由明顯,因為前一個跳空發生后,不久便發生反向的跳空,顯見原來既有的趨勢在過渡期后,發生后續無力的現象。既有趨勢的力道在后繼無力下突然間消失,因此反向勢力便乘勢而起,發生反向的跳空。一般來說,這是多空勢力的短時間內鮮明的博弈結果。
所以當反向缺口沒有馬上被填補時,便代表多空勢力正在進行激烈的爭奪,成為趨勢的反轉信號。

如上圖是島型反轉的示意圖,其中左邊是上升趨勢的島型反轉,右邊是下降趨勢的島型反轉。
二、持續整理形態
持續整理形態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變動之后,股價就不再前進,而在一定區域內上下窄幅變動,等時機成熟后再繼續以往的走勢。同反轉突破形態相比,持續整理形態通常較為短暫,一般屬于短暫形態或中等形態的類別。
1.三角形形態
在一般情況下,三角形屬于持續整理形態。三角形形態又可分為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由于三者的形成過程和

對稱三角形的形成過程:當股價進入盤整階段后,其波動幅度逐漸縮小,即每次變動的最高價低于前次的水平,最低價高于前次的水平,股價變動領域的上限為向下的斜線,下限為向上的斜線,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對稱的三角形,在此過程中成交量逐漸減少,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趨于平衡。當股價走到三角形頂部時,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股價突破三角形區域,從而結束盤整狀態而繼續原先的走勢。

如上圖是對稱三角形示意圖。一般來說,在判別對稱三角形的形態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對稱三角形中股價越接近其頂點而未能突破其界限時,其力量越小,太接近頂點的突破通常會失效。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突破點應該位于距離三角形底邊1/2—2/3處的地方。其次,股價向上突破三角形時,需要成交量的配合,向下突破則沒有這個需求。

如上圖是2009-2012年上證指數軸線走勢圖,從圖中我們清楚地看到股指周線形成了一個很大的三角形形態。比較熟悉掌握三角形形態的投資者就可以判斷出,股指在2/3的位置并沒有形成向上突破,這時就應該保持謹慎了。果然,在多次觸及三角形的上方突破未果之后,2011年股指展開了大幅殺跌。
2.旗形形態
旗形走勢的形態就像掛在旗桿上的一面小旗,通常出現在快速大幅度的市場波動中,是一種經常出現的中段整理形態。一般來說,旗形又分為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其中上升旗形是股價在經過陡峭上升之后,進入一個稍微向下傾斜的狹窄區域進行整理,上下界限就是兩條向下傾斜的平行直線。而下降旗形是股價在急速下跌之后,進入一個稍微向上傾斜的狹窄區域進行整理,其上下界限也是兩條向上傾斜的平行直線。

如上圖是旗形形態示意圖,其中左邊是上升旗形走勢圖,右邊是下降旗形走勢圖。在形成旗形形態的過程中成交量是逐漸遞減的,但在旗形形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同時,旗形持續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旗形保持原來趨勢的能力將會下降。
3.楔形形態
楔形形態的股價走勢也是在兩條收斂的直線之間變動,成交量也是逐漸遞減。不過與三角形不同的是,楔形的兩條直線是同時上傾或下斜的。一般來說,楔形又分為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其中上升楔形是指兩條直線同時上傾,往往出現在熊市反彈整理形態中,而下降楔形就是指兩條直線同時下斜,往往出現在牛市整理形態中。

如上圖是楔形形態示意圖,其中左邊是上升楔形走勢圖,右邊是下降楔形走勢圖。在楔形的形成過程中,楔形上下兩條直線應該明顯地收斂于一點,否則其形成的可能性就值得懷疑。其次,楔形形成過程中,成交量逐漸遞減,上升楔形向下突破時并不要求有成交量的支持,但下降楔形向上突破時必須有大成交量的配合。
4.矩形形態
矩形又稱箱形,是一種典型的持續整理形態。矩形走勢是指股價在兩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波動,長時間沒有突破。矩形走勢在形成之初,多空雙方爭奪激烈,各不相讓,形成拉鋸場面。當股價升至某一高點時,空方就大量拋售股票,打壓股價:當股價跌至某一低點時,多方就買入。這樣時間一長,就形成兩條明顯的上下界線,并且隨時間的推移,市場趨于清淡,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也逐漸趨于明朗,最后股價突破矩形形態,繼續原來的走勢。一般來說,矩形也有上升矩形和下降矩形之分。

如上圖是矩形形態示意圖,其中左邊是上升矩形走勢圖,右邊是下降矩形走勢圖。需要注意的是,矩形形成過程中,成交量逐漸遞減,向上突破時,需要有大成交量的配合,向下突破則沒有這種需求。此外,股價突破矩形形態后,其上漲或下跌的幅度至少為矩形本身的寬度。

如上圖是2007年中國遠洋走勢圖,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遠洋在經過一輪大漲之后,橫盤休整做了矩形整理,之后又出現了新一輪拉升,最終從20元左右一直上漲至最高64元。
根據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反轉形態和持續整理形態是形態理論中的兩種主要的形態,而這些形態中的各種走勢是我們實戰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對形態理論有透徹、清晰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市場中客觀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應該使用的策略。
網友評論

解答如何根據形態劃分抄底股票股票形態有哪些 該怎么辦好









